後記
第二卷 彩虹牙刷 後記 翻譯:豆瓣用戶“liquidhclo”
過去某位大作家曾說過,“作家應該在作品內把意旨傳達清楚,而不應依賴於作品外的解說”。但是我這個人就是超喜歡給自己的作品寫解說,所以本次文庫化的機會自然也不容錯過。
本作是我至今為止最滿意的一部作品。但同時對我來說,2015年出版的novels版還有不少缺憾。因此,能夠趁著這次文庫化的機會,充分修訂上一版的內容,實在是非常幸運。文庫版每一章的內容都經過了我細緻入微的修訂。所以,我現在可以自信的說,您手中的這本文庫版《彩虹牙刷 上木荔枝發散》,是我早坂吝迄今為止的最高傑作。各位早坂吝的粉絲(不是也沒關係)請務必收藏一冊。
說說本作的創作歷程吧。援交偵探上木荔枝這個角色,是我本科一年級,也就是2006年的時候構思出來的。當時我就想,如果把一個看起來在一般推理小說裡活不過三章的輕浮的美少女角色設定為偵探,豈不是非常有趣。但這就對情節有了更高的要求——假如她解決的只是普通的事件,那麼讀者肯定會質疑“那援交這個設定有什麼作用呢”。因此,援交偵探必須要進行色情推理,才能彰顯她的價值。
但是能夠量產色情推理是後來的事情了。最開始我只構思出了本作中
“青”之章。2006到2007年兩年時間我都在推敲那一章的內容,所以自認為推理的完成度很高。從novels版發售後讀者的反饋來看,那一篇也頗受好評。
然而我並沒有想好該以何種形式發表“青”這一章。作為短篇直接發表自然很理想,但這樣就相當於放棄創作續篇了;至於短篇集的形式,由於當時的我還沒有把握能再寫出更多的色情推理作品,因此也只能是想想而已。
於是,它的原稿就在我的書桌裡吃了好幾年的灰。
終於,2011年的三月份,也就是我即將入職之前,我完成了《獻給上木荔枝的犯罪》,也就是“黃”之章的前身。寫完這一篇之後,我便確信自己擁有成為職業推理小說作家的實力。這篇的故事與詭計完全以荔枝的援交為中心。從此,援交偵探系列對我來說不再是夢想,而是可以腳踏實地實現的目標。
同時,我回想起一個朋友給我的建議(現在想想可能只是隨口開的玩笑)。當時我們在流星雨下許願,他聽了我的寫作思路,便半起鬨般地說道:
“荔枝不是援交偵探嗎?那你就去寫跟她援交的那些男人們身上發生的事件,然後讓她來解決不就好了。” 這個全新的思路好似陰翳(yì)中的彩虹一般,使我豁然開朗。赤發的荔枝的家,七支彩虹色的牙刷,每週每日固定的來客……只要在《獻給上木荔枝的犯罪》這一篇裡添加某種色彩元素(最終決定是黃色,這個在初稿裡其實並沒有涉及到),再加上早已寫就的“青”之章,還有上木荔枝的紅色頭髮,這就是三種顏色了。那麼就乾脆以彩虹的七種顏色為主題寫一個短篇集,不也挺好嗎?
2011年四月,我工作了。為了保證業餘的寫作時間,我特意選擇了加班比較少的公司。或許和大多數白領相比,我的工作算是比較清閒的;但即使如此,每天依然有八個小時的時間浪費要在毫無意義的工作上,這讓我感到十分痛苦,難以忍受。或許是這份焦慮使我的頭腦進化了幾分,在這段時期我又完成了“紫”、“藍”、“綠”這三章的寫作。
但是在即將動筆完成最後兩章之時,我猶豫了。“赤”之章作為最終章要收束全文,揭開主人公的秘密,而“橙”之章則作為導入部分……但這樣真的好嗎?“荔枝的真實身份其實是這樣這樣的哦”,之前無數人都這麼寫過,再寫不是很沒意思嗎?
我很煩惱,糾結了很久。終於,我有了一個想法。不要收斂。上木荔枝要發散。
寫推理小說這件事,對於我來說不像是編織謎團,而更像是解決謎團。儘管身為作者,可剛動筆之時,我也不清楚這本短篇集完成之後,究竟會是怎樣的形態。直到想到這個點子的那一刻,我才終於窺見我面前這部作品所應有的全貌,併為此激動了許久。
2012年十一月,我把寫就的《彩虹牙刷》投稿給了梅菲斯特獎。儘管沒能受賞,可我沒有氣餒,又一口氣投了《城堡 ―二人的K―》和
《○○○○○○○○殺人事件》兩篇同樣有上木荔枝登場的小說[1]。最終後者獲得了第五十屆梅菲斯特獎,我也於2014年9月正式出道。
由此,《彩虹牙刷》變成了上木荔枝系列的第二本。2015年二月,這本書以《彩虹牙刷 上木荔枝的發散》這個標題面世,由講談社novels發行。不久,為了專心寫作,我辭了職。2017年九月,也就是現在,《彩虹牙刷》的文庫版也終於面世。可以說,這本書見證了我從開始創作到成為職業作家的十餘年的人生,並陪伴我戰鬥至今。
稍微感慨了下。不過之所以稱本書為最高傑作,不僅僅是因為這些感慨,更是因為,這本《彩虹牙刷》是最能展現早坂吝“作家性”的一部作品。
雖然至今為止寫的全是推理小說,可我對安部公房和卡夫卡他們的前衛小說也同樣熱愛。兩種文學類型,前者重視邏輯性,而後者反邏輯。兩者看似水火不容,但是在充分考察作者的意圖之後,讀者就會發現前衛小說中那些看似雜亂無章而意義不明的主題,實際上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我是這麼認為的。解讀它們,就如同解開一個個謎題一般。
也就是說,推理小說和前衛小說同樣都隸屬於框架敘事的範疇,只不過一個具體,一個抽象。我在文學上的野心,便是利用前者的技法來構築後者的世界觀。
具體在本作之中,我希望能夠探討,如何利用meta的形式,將“作者”這一角色打落神壇。作者本應是創作文章,支配劇情和人物的至高無上的“神”,但卻在其“寫”的能動與“被讀”的受動,以及其他種種外部要素的影響下,最終跌入了邏輯陷阱。前衛小說常常被稱為不合邏輯的小說,但本作中直面邏輯問題的不是主人公,而是作者本人。
當然,荔枝小姐與我結識十年以上,自然能夠理解我的想法,並情願在書中完成好自己的角色,配合我實現我的野心。這裡,我並非在運用擬人的手法修辭。作家與筆下角色之間的默契是真實存在的。
在上木荔枝系列的第三本《無可裁罰》中,我沒有再重複使用meta的手法,而是選擇立足現實社會,實現上述野心。雖說是系列作,但我在努力消除出版順序的影響,這樣讀者無論從哪一本開始閱讀,都不會有障礙。所以如果這些作品中有您感興趣的題材,請不必顧慮,趕快從書架中抽出來讀個痛快吧。這是我身為作者的榮幸。
最後,感謝深水黎一郎老師百忙之中為本書撰寫了既具專業性又不乏幽默感的解說詞。同時,也感謝我的責任編輯,以及所有喜愛本書的讀者朋友。感謝你們的支持。 ——
[1].譯者注:《城堡 ―二人的K―》為早坂吝老師未出版之作品,題材似乎與卡夫卡的《城堡》相關。其內容從《○○○○○○○○殺人事件》中所提及的《島》一書可窺一斑(該書為糅合了《城堡 ―二人的K―》和《彩虹牙刷》兩本書特點的虛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