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暗黑聲優 I

第一卷  暗黑聲優 I 宇宙帆船航行在以太之風中。

 長達船體十倍的巨帆,被向陽的風向吹得鼓脹,帶動船體不斷加速。船帆發出青色的光。如果此時靠近船體,應該能聽到呼嘯的風聲。因為這是由光與聲音的媒介——以太與船帆碰撞搖曳所產生的現象。

 宇宙船們眼看接近了他們的目的地——地球,紛紛開始減速,脫離以太之風。

 地球閃耀著彩色的光芒。

 以時速1700千米自轉、時速100000千米公轉的地球,其大氣層與遍佈太空的以太發生碰撞、不斷摩擦。在距離地面80千米的電離層中,以太因此產生劇烈振動,從而發出光芒。在因自轉產生強烈摩擦力的赤道附近,浮現的是能量較高的紫色光;而越靠近兩極能量就越低,光譜越移向紅端。其結果,讓太空中所見的地球彷彿裹在彩色的條紋之中。

 彩條之中,在閃耀著綠寶石般深邃綠色的地方,在緯度35度的地面上,在千葉縣市川市的森林裡,此時此刻正展開著確鑿的殺人事件。

 “去死吧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一個雙馬尾的高個子人類,正要殺掉另一個短髮的小個子人類。前者是聲優·四方藏朱音(26歲),後者是同行聲優的中山雛菊(19歲)。朱音揮舞著小刀,驚慌失措的雛菊摔倒在地,倒因此躲過了致命一擊。

 “痛啊!朱、朱音姐,你要幹什麼啊!”

 雛菊叫喊起來。作為聲優特徵的發聲管開始振動。那是從頸部垂下的紅色肉塊,約有兩個拳頭大小,表面疙疙瘩瘩地覆蓋著無數紅褐色的突起。雛菊激動的情緒使肉塊開始膨脹,上面的突起也肥大起來。發聲管是用於振動以太的器官,可謂聲優的身家性命。其中堪比第二大腦般巨大的神經節(ganglion)獨立於大腦存在,即使沒有大腦傳達的指令,依然能發出複雜的聲音,讓周圍的以太產生振動。

 雛菊的發聲管逐漸充血,染成一片血紅。原本皺巴巴的突起紛紛隆起,變成如同伸向四面八方的手指一樣的細管。細管內部流動著體液,聲音在管中迴響,演奏出複雜的以太振動。以太的搖曳化作波形,從發聲管中放射而出。

 從即將和朱音吻合的發聲管中,一道邁射(maser)光線向她射來。

 雛菊奏出的聲音,正是按照一種電磁波輻射·邁射的頻率發出的。電磁波也是一種以太波,通過聲音的振動,聲優即可發射光線。邁射光線與水分子碰撞激振,瞬間升溫。要是迎面吃下這一擊,免不了要變成一道生煎肉排。

 如此近的距離不可能射偏。接下來,只剩給即將苦於頭部燒傷的殺人鬼朱音一記痛快了吧。

 然而,什麼也沒發生。

 “——不愧是小雛菊,真是未來可期!但很遺憾,還是我更強!”

 朱音原來也鼓起了發聲管。她從雛菊發聲管的振動中預測對方要發動邁射,馬上發出聲音抵消。畢竟聲音和光都是以太的振動,只要用反轉波形的振動即可相互抵消。

 朱音的右手捏住了雛菊的舌頭,雛菊拼命地合緊下巴,試圖把對方的手咬掉,但朱音左手的小刀更快。精心磨製的硬質不鏽鋼刀刃插入口中,一刀削掉了那條軟肉。雛菊的臉因苦痛和絕望而扭曲。舌頭是人體內神經最集中的部位之一。數以萬計的神經向大腦灌去細胞慘遭破壞的信號。

 事到如今,聲優也無計可施。再多的發聲管也是累贅。幾乎要被傷口噴出的血液溺死的雛菊,還在拼命想要振動發聲管,卻無法順利地發出聲音。

 朱音把小刀從雛菊口中抽出。她還活著。圓睜的雙眼透露出恐怖的表情。小刀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那裡:眼球。銳利的不鏽鋼刀抵近左眼。張開的虹膜顯示出雛菊極度的恐懼。朱音手上的刀卻未因此有絲毫遲疑。染血的刀尖就像被眼球吸了進去一般快速落下。

 一旦被開了洞,眼球實在是脆弱。洞口因張力而爆開,眼球膜遭到連鎖式破壞。雛菊的眼球發生小規模爆炸,漿液飛散而出。朱音被血液和漿液濺得一臉髒汙,卻毫不在意地揮刀,將另一個眼球也破壞掉。

 終於,只剩下兩個爬滿無數毛細血管的凹陷的空洞。雛菊蜷縮在地上,已經奄奄一息。與之相對地,她的發聲管正激烈振動。因為其中的獨立神經節依然活著。

 朱音充滿憐愛地撫摸著雛菊的發聲管。它健康又有活力。即使本體已離死不遠,它依舊能正常活動。早在初見之時,她就一見鍾情。

 她重新取出一把纖塵不染的小刀,刀尖移向發聲管的根部。小刀像舔舐著血肉般緩緩將其切開。一開始點滴溢出的黑褐色的血水,很快就被嘩嘩流出的鮮紅血液衝開。伴隨心跳的節拍,血流循著一定的韻律強弱更替。

 就算脫離了本體,發聲管也彷彿要繼續演奏一般拼命地發出振動。朱音用雙手溫柔地抱住這個肉塊,放入攜帶的冷藏箱中。

 接下來是收尾工作,她將小刀插入原本是眼球的部位,再往裡發力。小刀從雛菊的眼球處沿著通往大腦的神經通道一路侵入,破壞掉內部的腦組織。這樣的話便無力迴天了。腦組織一旦被破壞就不可能恢復原樣。被小刀捅破的腦組織不再安定,從眼孔中黏黏糊糊地流了出來。

 就此,已達成目的。雖然殺人現場在森林之中,周圍也不見人影,但也必須儘快處理屍體。一旦雲層飄動、天空放晴,難保不被哪裡的誰發現屍體。

 朱音脫下上衣。她的兩條手臂上爬動著紅色的疤痕,那是柑橘大小的腫瘤,好像還在呼吸一般,正緩慢地搏動著。腫瘤的脈搏開始逐漸加速。

 朱音繼續脫衣,全身只剩內衣。不僅在手臂上,在她的胸口、上腹、側腹和大腿的左右兩側都各有兩個腫瘤。合計共十處腫瘤,正以肉眼難以分辨的速率發出振動。

 雛菊的屍體被朱音的身體抱住,身材嬌小的雛菊頭部只抵到朱音的胸部。明明才剛死亡不久,其體溫卻已急速下降、變得冰冷。

 朱音為了讓全身的腫瘤接觸到雛菊,將冷硬的屍體抱了起來。腫瘤膨脹到快要炸開,其中發出光芒。她像要把光都蹭掉一樣,把全身體重壓在屍體上。

 終於,原本冰冷的雛菊體溫開始上升,又馬上達到遠超體溫的溫度,足以讓生肉變肉排、肉排化焦炭。

 炭作為植物的肥料決不會浪費,將為都市的綠化做出貢獻。

 雛菊完全炭化之際,天空也開始放晴。空中被一片濃烈的青綠色光輝所覆蓋。北面茨城縣方向偏綠色,南面東京灣方向偏青色。

 空中浮現出倒立的橫濱市。

 以青綠色天空為背景,浮在空中的海水漲落不停。在海邊的港未來(Minato Mirai)街區,倒掛著時刻表的大摩天輪還在旋轉,地標塔大廈則倒懸在空中。運行中的紅色京濱特快列車隱約可見。八景島海洋樂園中的過山車正上下翻飛。橫濱動物園裡長頸鹿在伸長脖子吃著飼料。這是以太濃度差使光發生折射而出現的幻影——以太蜃景。

 海拔越高,以太濃度就越高。空氣的單位體積越大,其中所含的以太就越稀薄。而因為光是以太的振動,則以太越濃,光速也就越快。上空與近地面的光速差導致光線發生彎曲,於是形成了蜃景。從地面發射的光在空中劃出弧線,又在遠方再次回到地面。人看見光後,會以為光是從正面而來,所以才會看到遠景倒立在空中的幻影。

 受地球的自轉偏向力(Coriolis force)推動的以太,形成以太之風。光線因以太之風而扭曲。本來位於西南方向的橫濱市浮現在空中,也是這個原因。朱音留心天氣的變化正是由於以太蜃景。無論殺人時藏得如何隱蔽,一旦映射到以太蜃景上,就和廣而告之無異。

 把身上炭化的雛菊撣落後,朱音重新穿上衣服。她一聲不響地抱起冷藏箱,露出了滿足的笑容。這樣一來,她向最強聲優又更近了一步。

 *

 “大聲優時代”——曾有過這樣一個時代。在那時,所謂的聲優就是最當紅的職業、堪稱人類的希望,連發聲管也會被萬眾羨慕的眼光所注視。當時的聲優們除了本職工作外,還在寫真模特、歌手和動畫配音行業大受熱捧。

 聲優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說法認為,其誕生可以追溯到五十萬年前、現代智人出現之時。不過,以前的聲優們都是發聲管不外露的天然聲優。非要形容的話,大概也就是幾十個聲優合力才能稍稍點燃篝火的水平。

 直到現在為止,聲優的進化起源和生物學機理仍然是個巨大的謎團。目前勉強能夠推測的,不過是意識到發聲管是問題關鍵。天然聲優雖然從外表無法確認,但其喉部能找到一個拇指大小的發聲管。而有了發聲管,才能對以太振動進行操作。

 即使其中原理尚不明確,也不妨礙人們找出強化其能力的方法。多虧距今約270年開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得以發現促使發聲管成長的基因。理論上隨著發聲管的成長,聲優的能力也將有飛躍性的提升。從基因工程的理論展開到最終落實,只花了二十年時間。

 聲優基因僅是個別人與生俱來的,於是製造強化版的人工聲優就意味著設計嬰兒(designer baby)的誕生。雖然在生命倫理方面頗有爭議,卻沒有敵過經濟合理性的大勢所趨。根據對聲優活動的詳細分析,人們發現能量守恆定律被聲優所顛覆。原理上而言,可以用聲優製造永動機。“下一個世紀是聲優的世紀”,這樣的宣傳口號盛行一時。人們相信聲優革命將會成為新一次的產業革命,聲優必將引導人類。

 如此一來,第一代人工聲優們得以誕生。然而其力量卻遠低於預期,還欠缺持久力。為了發揮能力,需要長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從價格和穩定性上看,再怎麼顛覆能量守恆,也無法應用於發電工程。

 下一個得到注目的領域是宇宙工業。聲優通過控制以太的振動,可以操縱包括聲音和光在內的各種各樣的力量。其中無法被其他裝置取代的能力,要數重力操縱。經計算,這項能力可以大幅減少擺脫重力的成本。宇宙工業本來就耗資巨甚,引入聲優才終於讓成本得以接受。

 自發現聲優基因約50年後,由聲優領航員操縱的重力控制宇宙船推動著太陽系探索工程,聲優已然跨入明星行列。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受設計嬰兒產業的宣傳影響,父母們紛紛將孩子的基因改造成聲優基因。

 為了應對進一步的需求,人類啟動了兩項強化聲優能力的計劃。其一,是單純使發聲管巨大化以提高能力的“傳說級(legend class)計劃”,參與項目的聲優被稱為“傳說級”,其能力相傳甚至可以生成反物質。

 另一計劃名為“聲優增幅器(transistor)計劃”。所謂聲優增幅器,是一種用於輔助增強聲優能力的系統。把聲優基因導入與人類相近的大猩猩、黑猩猩和猩猩等類人猿體內,使其發聲管成長後進行回收,再將其組合而成的生物機械,就是聲優增幅器。根據預測,只要把多個聲優和一個增幅器結合使用,就能將能力提升到堪比一個巨型聲優的水平。

 兩個計劃大體上皆告成功,聲優正式打開了通往太陽系以外的大門。從此往後,正式開啟了大聲優時代。人類借聲優之力,啟動了向宇宙的大舉移民。

 物理法則不再是障礙,決定物體速度上限的音速和光速,都取決於以太的濃度。在以太稀薄的空氣中,頂天不過時速1億千米罷了;而到了以太豐富的太陽系內太空,就能猛增至時速10.8億千米。如果到了太陽系外的太空,時速還能達到1000000億千米以上。只要進入太空,人類的擴張在理論上就不存在障礙。

 然而,一個發現卻讓人類如遭晴天霹靂:可以移民的行星,幾乎沒有。正確地說,行星本身就很稀有。萬有引力原來並非宇宙的普遍法則。人們意識到,像太陽系這種受重力影響的宇宙空間其實非常罕見。受以太流的影響,宇宙中存在著無數由塵埃和氣體積聚而成的“以太淤積”,在其中出現物質相互集聚、構成穩定天體的現象極為少見。重力本身似乎就非常之特殊。

 不止如此,噩耗陸續有來。藉助聲優對太陽系外的探索,人們發現太陽系處於一個無比龐大的以太淤積之中。這個直徑約10000000000億千米的漩渦結構,被稱為“銀河系”。問題在於,人類其實無法走出銀河系。銀河系內積聚的氣體與塵埃會將以太向外擠出,所以銀河系內的以太濃度低於銀河系外部。這個關係同樣適用於大氣層內與太陽系內太空,以及太陽系內太空與太陽系外部太空之間。作為媒介的以太濃度越高,光所含的能量也越高。目前為止,依靠聲優的以太振動控制力,尚能抵禦太空中飛射的強力光束。然而,換到銀河系外部的太空,其間光束的能量將遠超之前的水平,連聲優也無法承受。那些越出銀河系的宇宙船,瞬間就被太空中交織的強力光束化為烏有。

 面對如此境況,即使大聲優時代已逾百年,仍有四分之三的人類駐足於太陽系內。這個洋溢著開拓精神的時代逐漸被閉塞感所掩蓋。

 事到如今,聲優的地位已大幅下降。基因工程企業的巨頭們,以自己持有的聲優基因作為專利,開始施壓要求限制聲優的生殖自由。通過大企業的上下打點,整個司法系統都接受了這個方針。

 風波之下,爆發了聲優獨立戰爭。以傳說級聲優為首,權利受到侵害的聲優們反動叛亂。依靠擁有壓倒性力量的傳說級聲優的活躍,前期的叛亂軍頗具優勢,卻因資源不足而在一個月內就被鎮壓。沒有食物,就連聲優也無能為力。殘黨們以“自由聲優”為名號,逃往人類尚未涉足的滿布危險的銀河中心地帶。而與之相對,其餘聲優們遭到的管束被進一步強化。

 創造傳說級聲優的技術被封禁,對能力較低的聲優的限制被繼續加大。由基因工程企業與事務所聯合會的下屬機構發展而來的“聲優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監視從聲優使用的洗髮水種類到生活的其他各種細節,並以防止基因擴散為由禁止聲優與異性戀愛。當聲優到了一定年齡後,會由聲監會安排聲優同行與其結婚、強制養育下一代聲優。膽敢反抗的聲優會被“聲優警察”進行徹底管束。到了這一步,聲優已不能算人,他們像家畜一樣被飼養,僅僅作為宇宙船的一個零件而活。

 對於出生於聲優獨立戰爭後40年的朱音而言,這些已成既定的歷史。然而,當她瞭解了這段歷史之後,卻憤恨到無以復加。她想要找尋什麼辦法,打破聲優們所處的絕望境地。這個想法不斷膨脹,最終使她陷入了極度妄想,認定那個變革世界、拯救蒼生的英雄非自己莫屬。而要成為救世主,就需要力量,她必須成為最強聲優。不過,朱音並非生來就受幸運眷顧的傳說級聲優,無論如何鍛鍊,也無法突破自身能力的瓶頸。

 體認到自身極限的朱音,一度近乎絕望。但她轉變了方針,得以找回自我。她不再侷限於自己的發聲管,而是選擇向其他優秀聲優“借用”發聲管,移植在自己體內。為此,她已殺掉了十個聲優。對她而言,這雖然是個痛苦的選擇,但殺掉的聲優們都已化作最強聲優兼救世主的四方藏朱音的血肉,她們的死必將名留青史,九泉之下定能得以告慰。

 而今天,朱音又奪走了中山雛菊的發聲管。如此一來,就是第十一人了。到朱音的肉體所能容納的移植極限,只剩最後一個。找到儘可能強大的聲優,將其發聲管據為己有,就是她的偉大使命。